2020年,一场疫情成了中国经济的一次压力测试,尤其是传统行业和企业面临着巨大压力。在此背景下,“新基建”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。
作为“新基建”七大领域板块之一,工业互联网成为我国未来重点部署的核心战略,从中央到地方频频定调加快其发展。2019年“工业互联网”首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成为互联网巨头重点发力的领域,也是新经济的“蓝海”,而工业大数据则成为工业互联网的“粮食”。
工业大数据涵盖工业领域产品和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各类数据,是新一代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的产物,是制造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。
大数据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2016年12月,工信部印发《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(2016-2020年)》,明确到2020年,大数据相关产品和服务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30%左右,加快建设数据强国,为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。
工信部发布《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》(《意见》)。《意见》从加快数据汇聚、推动数据共享、深化数据应用、完善数据治理、强化数据安全、促进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对加快工业大数据产业发展作了具体部署。
发展大数据产业,需要一系列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。《意见》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落地方案。在构建工业大数据资源体系层面,《意见》提出,推动工业大数据全面采集,支持企业加快部署传感器、射频识别、数控机床、机器人、网关等数字化工具和设备,提升设备数据、产品标识数据、工厂环境数据等生产现场数据采集能力。
其中,传感器是一类将环境中的自然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。根据传感器类型不同,具体包括温度和湿度传感器、压力传感器、图像传感器、光传感器、位置传感器、重力传感器等。在工业互联网时代,传感器是数据的采集入口,是物联网、智能工业、智能设备、无人驾驶等的“心脏”,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。
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,传感器市场也将得到进一步增长。数据显示,2018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;2019年传感器扩大应用范围,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,市场规模达2310亿元。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,到2020年我国传感器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2500亿元。
工业大数据产业在为传感器行业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,也对传感器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,主要体现在对传感器灵敏度、稳定性、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会更高。另外,工业大数据也使得传感器无处不在,大量使用,对传感器提出轻量化、低功耗、低成本的要求,同时也要求网络化、集成化、智能化。
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,国内传感器企业应积极推动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创新,构建完备的产业结构体系,形成产业龙头,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融合,才能较快推进我国传感器产业发展,满足大数据时代对传感器的需求。
上一篇: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趋于完备大规模被应用于物联网领域 下一篇:传感器 - OFweek显示网